怎样让性格越变越好?
怎样让性格越变越好?
几年前的一天,布兰登·格林(Brandon Green)坐在沙发上,琢磨着他在工作中犯的一个小错和可能酿成的后果。这时格林的室友走进来,开始跟他讲那天他遇到的趣事。但格林并没有笑出声来,甚至连微笑也没有。他只是皱着眉头,一言不发。
当时格林的室友对他做了一番很有价值的分析。他说:“没关系,你不笑只是因为你不是一个快乐的人。”
29岁的格林来自洛杉矶,是一名网络分析师,他说:“当时我悟到了些什么。我意识到自己可以继续像从前那样怨天尤人,也可以尝试做些改变。”
人的性格有没有可能明显改变?专家说可以——只是很难。
过去几年展开的几项大型研究显示,受生活事件影响(比如形成稳定的恋爱关系或者在职业生涯中取得进展),人的性格会在成年的过程中自然地发生变化。
▲随年龄变化的性格特征
从20岁到65岁,责任性等正面性格特征会增强,而神经质等负面性格特征则会减弱。大多数人往往会变得更随和,更有责任感,情绪也更稳定——换句话说就是,他们的性格会变好。心理学家将这种现象称为“成熟定律”(Maturity Principle)。
研究人员很早以前就发现,友善、开朗、有责任感的人往往比害羞、没有责任感和不爱交际的人更快乐。但一项新的研究显示,保持快乐的心情也许有助于改变你的性格,这项新突破可能会对心理治疗师产生诸多影响。
今年1月份刊登在《人格研究杂志》(Journal of Personality)网络版上的一项研究对逾16,000名澳大利亚人的性格和幸福感数据进行了分析,这些研究对象在2005年到2009年期间接受了多次调查。研究者发现,2005年感到快乐的人在接下来的四年里情绪往往变得更稳定,更有责任感,更随和,另外最有意思的一点也许是,他们还变得更加内敛。
五步改变你的性格
专家们表示,改变性格与减肥很像。要想有所改变,就需要有意识地坚持一些行为,让它们最终形成习惯。这一过程可能痛苦而尴尬,但却是心理成熟的必由之路。
弄清楚改变哪些性格特征对你最有利。在你的职业生涯或个人生活中,是否存在一种冲突模式或负面反馈?
尝试领悟你在这种模式中所扮演的角色,从你自己的行为着手。辨别在你看来给你造成最多麻烦的行为,并努力改变这种行为。
从一点一滴做起。改变始于一个行为,因此,先驾驭一项行为,再尝试改变另一项行为。别指望能在一天、一周、一个月甚至一年之内彻底改变你的性格。
持之以恒。回顾你的取得的进展,为自己提供积极的心理强化。有一些退步是很正常的。如果出现一些小问题,不要过分纠结于此。继续为你的目标而努力就好。
在你的新行为形成习惯之后,再找出一个新的、更重要的领域进行改进。
缅因州沃特维尔(Waterville)科尔比学院(Colby College)心理学研究员、科尔比人格实验室(Colby Personality Lab)负责人克里斯托弗·索托(Christopher Soto)参与了这项有关幸福感的研究,他表示,研究人员所说的“性格”是指“在不同时间和场合下始终保持一致的思维、感觉和行为特征模式”。他说,性格50%是天生的,50%取决于后天。
根据大五性格模型(Big Five personality model),人的性格可划分为五大类别或范畴,分别是开放性、尽责性、亲和性、神经质和外向性。该模型是几批研究者从上世纪40年代开始建立起来的。
每大类别中都包括一些特征和特定行为。比方说,外向性中包括合群和热情等特征。神经质中则包括愤怒、焦虑和脆弱。
专家们称,一些性格类型的人会比其他人更成功。索托博士说,比较尽责的人在职场和学校里往往表现更出色。亲和度高、情绪稳定的人往往拥有更满意、更稳定的恋爱关系。外向型者则更擅长从事人际交往和创业方面的工作。
索托博士说,人的性格哪怕只出现稍许变化,也会对感情、职业、健康和幸福产生重大影响。这个消息可谓是喜忧参半。但由于性格特征从本质上来说是比较稳定的,改变起来会需要很长时间。
索托说:“你应该从改变行为做起,接下来,如果你能长期保持这种新行为,这种行为就会被锁定下来。”他说,如果能获得心理治疗师的指导,你可以在几个月之内看到持续的变化。你也可以学着自己管理你的性格特征,只是要花费比较长的时间。
那么,你应该从哪做起呢?加州德尔马(Del Mar)的心理学家理查德·莱瓦克(Richard Levak)表示:“首先,我们必须认识到性格中有哪些因素对我们构成了影响。如果我爱发牢骚,好争辩,还有点多疑,我总是因为跟同事吵架,老是责怪别人而被解雇,那我就必须意识到得改变一下。”
莱瓦克说,这和纠正暴饮暴食这种坏习惯相似。要想减肥,你就得认识到自己什么时候以及为什么会暴饮暴食。莱瓦克博士表示:“如果你有戒心过重和好斗的倾向,你就要对自己说:‘好的,当我老板过来跟我说话,而我立马感觉老板在挑我的刺,想要自我防卫的话,那我就是反应过激了。’让自己冷静下来,不要争吵。”
不要把期望值定得太高。耐心一些。索托博士说,要把一种有意为之的行为变成习惯,需要花费很长时间。不要太担心其他人的反应,因为你的变化通常是他们乐于见到的。
澳大利亚悉尼的行为策略师沃伦·肯诺(Warren Kennaugh)帮助个人和团队培养有助成功的行为,他说,从小处做起非常重要。确定你第一步要做什么,然后进行练习,不要担心最初的结果。他说:“这就像学踢足球一样。你关注的是脚法,而不是能否射门。”
肯诺说,应该让身边的人知道你在做什么。他表示:“他们不仅能为你提供支持,而且你的改变也意味着他们的改变——如果你不事先告诉他们的话,他们也许不想要或者没有准备好接受这些变化。”
格林说,他不得不承认室友对他性格的评价是正确的。他说,自打记事以来,他一直都有种消极感和挫败感,“孤僻内向”。他经常挣扎在嫉妒和愤怒感中,为保护自己免受这些感觉困扰,他会刻意回避恋爱关系。作为一个内向的人,他在社交场合也会感到不舒服。
于是格林开始接受心理治疗。他总共进行了18个月左右的认知行为疗法,刚开始是一周两次,然后一周一次。他阅读心理自助书籍,并在日记中记录和分析他的感想(有时候他一晚上会花一个半小时写日记)。他开始摄影,这项爱好能让他走出去跟人聊天。他还通过博客记录他所做的努力,以期帮助别人。
格林说,对他帮助最大的是学习去质疑自己消极的世界观。无论是在某些特定时刻(比如开车时有人挡了他的道)还是在冷静的时候(当他可以反思给他带来压力的事情时),他都会试着自我质疑。他说:“如果你比较消极,感觉坏事随时随地都会发生,你就得自问这些是否都是源自你自己,因为你是带着一种消极的心态在生活。”
格林在自己身上看到了很大的变化。他说,他依然内向,但已经可以比较轻松地与人交流,分享与自己相关的信息和结交朋友了。
他说:“学会内省,努力以诚待人待己,这些对我帮助很大,让我逐渐变成一个更快乐,更开朗的人。”